拔赵帜易汉帜
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
拼音
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
拼音缩写
bzzyhz
解释
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
出处
据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载,信(韩信)所出奇兵二千骑,共候赵空壁逐利,则驰入赵壁,皆拔赵旗,立汉赤帜二千。”赵军进击不能胜,欲回营,见营中尽是汉军赤帜,大惊,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”,于是溃不成军,终于
例子
妻与生用~计,笑而行之。★清·薄松龄《聊斋志异·人妖》
成语中的汉字信息
1 拔
bá
拔
(形声。从手,犮(蹢??)声。本义拔起,拔出)
同本义
拔,擢也。--《说文》
拔,引也。--《苍颉篇》
确乎其不可拔。--《易·乾》。郑注移也。”
拔河。--《封氏见闻录》
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--《孟子·尽心上》
力拔山兮气盖世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又
拔剑切而啖之。
又
拔剑撞而破之。
拔刃奋起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拔毛;拔草;拔秧
盐;提拔
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山涛作冀州,甄拔三十余人。--李白《与韩荆
拔 bā
①拉出;抽出~草。
②吸出~火罐。
③选择选~干部。
④向高提~苗助长。
⑤超出;高出海~。
【拔刀相助】看到别人遇有危险而仗义援救。形容见义勇为。又作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。
【拔高】
①提高。
②有意抬高人物或作品等的地位。
【拔河】一种体育活动。比赛时在地上划两线为河界,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各执绳的一端,以把对方拉过河界为胜。
【拔节期】禾谷类作物生长过程中,茎的节间向上迅速伸长的时期。一般以全田50%以上植株的第一茎节露出地面1.5-2.5厘米作标志。此时植株生长快,需要大量水分、养料
。
【拔苗助长】比喻只求速成,结果适得其反。又作揠(yà)苗助长。
【拔山扛(gāng)鼎(dǐng)】能把山举起来,把鼎扛起来。形容力大气壮。鼎古代多用青铜制成的炊器。多为圆形,三足两耳。
【拔擢(zhuó)】提拔;盐。
拔bá 1.抽出;拽出。 2.选取;提拔。 3.超出;突起。 4.攻取;攻伐。 5.移易;动摇。 6.脱离,摆脱。 7.拯救;解救。 8.辅助;扶持;扶植。 9.回转;调转。 10.
拨开。 11.裂开。参见"拔缝"。 12.丢弃。参见"拔城"。 13.分散。参见"拔摋"。 14.舍止。 15.吸出。 16.尽。 17.疾速;突然。参见"拔来报往"﹑"拔起"。
18.箭的末端。 19.通"跋"。践踏。 20.通"跋"。见"拔扈"。 21.通"跋"。见"拔涉"。 22.通"茇"。参见"拔舍"。
拔bèi 1.枝叶茂盛貌。
拔fá 1.草名。
2 赵
zhào
赵
(形声。从走,肖声。本义快走) 同本义
趙,趋趙也。--《说文》
趙,及也。--《广雅》
天子北征,赵行囗舍。--《穆天子传》。郭璞注赵,犹超腾。”
字亦作踴”
简惰跳踴般纷絮兮。--傅毅《舞赋》
踴,跳也。字之作逍。--《埤仓》
赵
古国名
周穆王封造父于赵,故址在今山西省赵城县西南
战国七雄之一。在今山西北部、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
赵将括。(赵国的将军赵括。)--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
遗赵王书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赵王于是遂遣。
赵主之子孙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
赵(趙)zhào周代诸侯国名。战国七雄之一。在今陕西东北部,山西中部、北部及河北西南部一带窃符救~。
赵diào 1.锄地铲草。 2.通"掉"。参见"赵缭"。
3 帜
4 易
yì
易
(象形。本义蜥易)
换,交换
寒暑易节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以大易小。
弗敢易。
易寡人之璧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楚人围宋,易子而食。--《左传·哀公八年》
移风易俗。--李斯《谏逐客书》
贵人过而见之,易之以百金,献诸朝。--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又如易筋经(讲武术的书,托名南朝梁代达摩和尚所作);易箦(换竹席。比喻行将死亡);易货(交换货物);易地(互换所处的地位;交换土地);易身(换位)
改变,更改
狱词无易。--清·方苞《
易yì
⒈好办,不费力容~。~如反掌。明白~知。简便~行。
⒉平和平~近民。
⒊改变,变换移风~俗。
⒋换,交易以物~物。国际贸~。
⒌轻视高祖(刘邦)为亭长,素~诸吏(素向来)。
⒍治,整治~田土。
5 汉
关于成语大全工具

成语大全工具主要提供成语查询服务,输入要查询的成语,比如:成语"狐假虎威",点击查询,结果会显示该成语的拼音,解释,成语出处,汉字解释、成语汉字组词等信息。
截至目前,成语大全总共收录约30000条常用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