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扈自恣
bá hù zì zì
拼音
bá hù zì zì
拼音缩写
bhzz
解释
形容为所欲为,无所忌惮。
出处
《明史·朵颜传》于是长昂益跋扈自恣,东勾土蛮,西结婚白洪大,以扰诸边。”
例子
缘道设关隘,垄断公私。涡河、浍、颖之间,~。★《清史稿·袁甲三传》
成语中的汉字信息
1 跋
bá
跋
(形声。从足,犮声。本义草中行走,越山过岭)
同本义
文公躬擐甲胄,跋履山川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跋涉山川,蒙犯霜露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
大夫跋涉,我心则怃。--《诗·鄘风 ·载驰》
又如跋援(犹攀登);跋履(登山涉水)
扭转
跋马望君非一度,冷猿秋雁不胜悲╠严武《巴岭答杜二见忆》
又如跋马(勒紧马绳,使马回转)
踏,踩
又如跋浪(踏浪;破浪);跋足(踮起脚跟)
见跋扈”
跋
火炬,火把
通茇”。
跋 bá
①翻山越岭~山涉水。
②一般写在书籍、文章、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。多为评介、鉴定、解释或说明写作经过之类的文字~语、序、题。
【跋前痜(zhì)后】
【跋前踬后】比喻进退两难。跋踩;踏。痜跌倒。
【跋山涉水】翻过山岭,淌水过河。形容远足的艰辛。
跋bèi 1.行不正貌。
2 扈
3 自
zì
自
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象鼻形。自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鼻子)
同本义
自,鼻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,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。”
始;开头
故法者,王之本也;刑者,爱之自也。--《韩非子》
起源
知风之自,知微之显,可以入德也。--《礼记》
又如自顷(近来)
自
自己,自我;本身
不自为政,卒劳百姓。--《诗·小雅 ·节南山》
自引而起,绝袖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人必自侮,然后人侮之;家必自毁,而后人毁之;国必自伐,而后人伐之。--《
自zì
⒈本人,己身~己。亲~。~作~受。~成一家。~强不息。
⒉从,由~从。~始至终。~成都到武汉。
⒊当然~属无妨。~有话说。
⒋
⒌
①自己主动。
②不依靠人为的力量水会~动下流。
③全部是机械操作~动化。
⒍
①自己负担。
②自以为了不起。
⒎
⒏
①天然存在的~然界。
②不造作,不勉强听凭~然。
③当然~然好办。
⒐
①自己感觉到。
②自己认识和觉悟到~觉地遵纪守法。
⒑
⒒
⒓
⒔
①自己制造。
②克制自己。
⒕
⒖
⒗
①不受约束,不受限制请大家~由发表意见。
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,随自己意愿活动的权利人身~由。~由选举。
③哲学上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客观规律并能掌握它,自觉地运用它来改造世界。
⒘
⒙
4 恣
zì
恣
(形声。从心,次声。本义放纵)
同本义
恣,纵也。--《说文》
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。--《淮南书》。注放也。”
遥荡恣雎。--《庄子·大宗师》。李注自得貌。”
无正而恣雎。--《荀子·解蔽》
而无道者之恣行。--《吕氏春秋·禁塞》
纵情性,安恣睢禽兽之行。--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
有无下而不恣睢。--《史记·李斯传》
人生老大须恣意,看君解作一身事。--李白《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》
恃恩自恣。--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
又如恣逆(肆意篡逆);恣逞(任意放
恣zì
⒈放纵,任凭,无拘束~行。~意妄为。
⒉〈方〉舒服他睡得真~。
关于成语大全工具

成语大全工具主要提供成语查询服务,输入要查询的成语,比如:成语"狐假虎威",点击查询,结果会显示该成语的拼音,解释,成语出处,汉字解释、成语汉字组词等信息。
截至目前,成语大全总共收录约30000条常用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