爬耳搔腮
pá ěr sāo sāi
拼音
pá ěr sāo sāi
拼音缩写
pess
解释
指急切无奈的样子。
出处
无
例子
无
成语中的汉字信息
1 爬
pá
爬〈动〉
(形声。从爪,巴声。爪,手爪。本义搔,爬梳)
同本义
爬,搔也。--《广韵》
怯烦类决痈,惬兴剧爬疥。--韩愈等《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》
支分闲事了,爬背向阳眠。--白居易《自咏老身示诸家属》
又如爬挲(爬搔,摩挲);爬栉(梳理,整理。同爬梳);爬耳搔腮(急切无奈貌);爬拉(频频拨饭菜入口)
爬行,匍匐。躯体贴地(如虫、蛇、龟)缓慢向前行
爬沙脚手钝,谁使女解缘青冥。--韩愈《月蚀诗效玉川子作》
又如爬蹉(来回爬动);爬沙(缓慢地爬动);爬坑缸弗上(屎尿失控,来不及上厕所;离死不远);爬滩弗动(趴在地
爬pá
⒈上下肢伏地行走,虫类、爬行动物等的行走~着走。不吃苍蝇~过的食物。龟在慢慢地~。
⒉攀登~树。~山坡。~上屋顶。
爬bà 1.一种带齿的农具,用以碎土平地。 2.指用耙碎土﹑平地。
2 耳
ěr
耳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耳朵形『字部首之一。本义耳朵)
同本义
耳,主听也。--《说文》
耳者,肾之候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
耳者,心之候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
耳目者,心思之助也。--《鬼谷子·权篇》
坎为耳。--《易·说卦》
忠言逆耳利于行。--明·刘基《苦斋记》
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又如耳目官(指耳、目两种器官);耳斡儿(亦作耳挖子”。掏耳垢的小勺,另一头有尖头);耳朵垂子(借指耳窝);耳根厢(耳边);耳顺(六十岁)
听觉,听力
耳 ěr
①〈古〉语气词。表示肯定或'罢了'的意思且吾所为者极难~。(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)、如反覆手~。(《史记·陆贾传》)
②耳朵~聋。
③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~。
④位置在两旁的~门(大门两旁的小门)。
【耳鬓厮磨】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(多指青年男女之间十分亲近)。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。厮相互。
【耳聪目明】形容视听灵敏。
【耳目】
①见闻~不广。
②替人刺探消息的人。
【耳目一新】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,给人以新鲜的感觉。
【耳濡目染】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,无形中受影响。濡沾湿;润泽。
【耳食之谈】见【耳食之言】。
【耳食之言】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。又作耳食之谈。
【耳熟能详】听得多了,也就能详尽地说出来。
【耳提面命】不但当面告诉,而且凑近耳朵讲。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教导。耳提附耳。面当面。
【耳蜗】〈生〉内耳的组成部分。形似蜗牛壳,故名。内有淋巴液和听神经,是听觉感受器官。
【耳咽管】见【咽鼓管】。
【耳语】凑近别人耳朵小声说话。
耳réng 1.见"耳孙"。
3 搔
sāo
搔〈动〉
(形声。从手,蚤声。本义用指甲轻刮)
同本义
搔,括也。--《说文》
而敬仰搔之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。注摩也。”
足可搔而绝。--《汉书·枚乘传》。集注谓抓也。”
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--杜甫《春望》
又如搔背(以指甲搔脊背);搔掐(以指甲抓刮);搔扪(爬搔抚摸);搔摸(呵痒);搔首(爬搔头部);搔耙(以指爪或他物抓刮爬梳)
通骚”。骚扰;骚乱
残贼天下,万民搔动。--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
吴起长兵攻取,楚人搔动,相与泣悼王。--《盐铁论·非鞅》
所在搔扰,更为烦苛。--《三国志·陆凯传
搔sāo抓,使用手指甲轻刮~痒。
搔sào 1.攫取,抓取。
搔zhǎo 1.指甲。
关于成语大全工具

成语大全工具主要提供成语查询服务,输入要查询的成语,比如:成语"狐假虎威",点击查询,结果会显示该成语的拼音,解释,成语出处,汉字解释、成语汉字组词等信息。
截至目前,成语大全总共收录约30000条常用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