砭庸针俗
biān yōng zhén sú
拼音
biān yōng zhén sú
拼音缩写
byzs
解释
指救治凡庸鄙陋。砭刺。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。
出处
清·龚炜《巢林笔谈·双忠寺碑文》其文足以砭庸针俗,卓识大力,一空当世作者。”
例子
无
成语中的汉字信息
1 砭
2 庸
yōnɡ
庸
(会意。小篆字形。从用,从庚。庚更”同音,表更换。先做某事,然后更换做别的事。本义用;需要)
同本义
庸,用也。--《说文》
畴咨若时登庸。--《书·尧典》
我生之初,尚无庸。--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
齐子庸止。--《诗·齐风·南山》
靖潜庸回。--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
庸動长老。--《国语·周语中》
请始无庸战。--《国语·越语上》
常与否定副词无”、勿”、弗”连用
无稽之言勿听,弗询之谋勿庸。--《书·大禹谟》
我无庸去,只是教阁下个至良极美的法则。--《礼记》
又如无庸讳言;
庸yōng
⒈常,平常的~行之谨。~言之信。
⒉平凡,不高明的平~。~医。~俗。~人自扰。~碌无能。
⒊用无~讳言。
⒋岂,怎么,难道~可弃乎?虽得贤,~必能用之乎?
⒌〈古〉功劳~绩。
⒍〈古〉受雇佣,出卖劳动力的人~耕。~工。
3 针
zhēn
针
(会意。从金,从十。最初用的竹针,写作箴”,后来有了金属的针,写作鎝”(针)。本义缝衣的用具)
同本义
缝缀衣物的用具。也叫引线”
鎝,所以缝也。--《说文》。字亦作针。
挫鎝治纓,足以糊口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若当针,不过一二处。--《三国志·华陀传》
月小看针暗,云开见缕明。--陈叔宝《七夕宴玄圃诗》
又如针头线脑(做针线活的零碎物件);针巧(针线的工夫精巧);针缕(即针线”。也作鎝缕”、鎝镂”);针关(针孔);针颖(针尖);针头(针尖。借指绣针);针锋(针尖);针
帖(插针用的线板);针虱(针马虱。
针(鎝)zhēn
⒈缝、补衣物时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缝~。穿~引线。
⒉形状像针的东西松~。大头~。金~菜。钟表上的时~、分~、秒~。
⒊用于医疗的有关针的器具、药品等~头。银~。扎~。打~。防疫~。~剂。~灸疗法。~刺麻醉。
⒋
针qián 1.钳取,夹取。 2.约束。参见"针口结舌"。 3.姓。春秋时鲁有大夫针季。见《左传.庄公三十二年》。
4 俗
sú
俗
(形声。从人,谷声。习俗是人的行为,所以从人。本义风俗)
同本义(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惯)
俗,习也。--《说文》
六曰以俗教安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
入国而问俗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循俗未足多也。--《淮南子·泛论》
俗主亏情。--《吕氏春秋·情欲》。注凡君也。”
移风易俗,天下皆宁。--《荀子·乐论》
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,但顺吾性而已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淫侈之俗日日以长,是天下之贼也。--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又如风俗(风,指一时普遍流行的风气;俗,指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惯);习
俗sú
⒈风俗土~。移风易~。
⒉民间的,习见的,大众化的~语。通~易懂。
⒊低级趣味的,令人讨厌的~套。庸~。鄙~。
⒋指未出家的人,以区别于出家的佛教徒凡夫~子。还~。
关于成语大全工具

成语大全工具主要提供成语查询服务,输入要查询的成语,比如:成语"狐假虎威",点击查询,结果会显示该成语的拼音,解释,成语出处,汉字解释、成语汉字组词等信息。
截至目前,成语大全总共收录约30000条常用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