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山越岭
bā shān yuè lǐng
拼音
bā shān yuè lǐng
拼音缩写
bsyl
解释
爬山越岭。形容善于登山行走。
出处
元·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岭彪,马跨翻江混海虬。”
例子
无
成语中的汉字信息
1 巴
2 山
shān
山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和金文字形,象山峰并立的形状。山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)
同本义
山,土有石而高。--《说文》
山,土之聚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山人取之。--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
夏后代山。--《礼记·明堂位》
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如山如阜,如冈如陵。--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
生于山阜,处于室堂。--《荀子·赋》
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--《书·旅獒》
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--陆游《游山西村》
又如山霭(山上的云气);山灵(
山shān
⒈地面上高度大、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~。华~。
⒉像山的~洪。冰~。~墙(房屋两头的墙)。
⒊〈喻〉多,太多人~人海。
⒋蚕簇蚕已上~。
3 越
yuè
越
(形声。从走,戉声。本义经过,越过)
同本义
越,度也。--《说文》
越,渡也。--《广雅》
越十七扼。--《吕氏春秋·长攻》
越陌度阡。--曹操《短歌行》
崖可越焉?--《楚辞·天问》
越天都之胁。--明·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予越其右。
越长城之限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越中岭。
又如越位;越度(跨越);越绝(越过,度过);越陌度阡(穿过田间小路);越冬(过冬)
超越,跃过
戒勿越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如今敕令吾,不越一家,搜捉太子并胡嵩。--《武王伐纣平话》
又如越
越yuè
⒈经过~过。
⒉爬过,超过,超出~墙。~级。~俎代庖(主祭的、赞礼的越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。〈喻〉越权办事或抢做别人的事)。
⒊更加,愈加,〈表〉程度加剧、加深~发。工作就是要~干~快,~快~好。
⒋远扬,高扬声音清~,感情激~。
⒌坠落颠~。~于车下。
⒍离,散精神劳则~。
⒎抢劫杀人~货。
⒏周代诸侯国名。也叫"于越"。在今浙江省东部,后扩展到北部,以及江苏全省和安徽、山东、江西等省的一部分。因此,后来作为浙江省东部的别称。~剧。
越huó 1.孔洞。 2.引申为挖孔洞。 3.一种蒲属植物。其茎可编席。参见"越席"。
4 岭
lǐnɡ
岭
(形声。从山,领声。本义山道;山坡)
同本义
岭,山道也。--《说文新附》
日末涧增波,云生岭逾叠。--南朝 宋·谢灵运《登上戍石鼓山》
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,亦泛指山峰
予登岭上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岭外望之。--宋·沈括《溪笔谈》
又如翻山越岭;岭隘(山岭上险要的隘口);岭北(山峰北面;五岭之北)
相连的山,山脉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--苏轼《题西林壁》
又如岭阴(岭北。山的北面);岭坫(山岭屏障、边缘)
高大的山脉;山脉的干
岭(巟)lǐng小而尖的山,泛指山,山脉南~。五~。秦~。崇山峻~♂看成~侧成峰。
岭líng 1.见"岭巆"。
关于成语大全工具

成语大全工具主要提供成语查询服务,输入要查询的成语,比如:成语"狐假虎威",点击查询,结果会显示该成语的拼音,解释,成语出处,汉字解释、成语汉字组词等信息。
截至目前,成语大全总共收录约30000条常用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