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部论语治天下
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
拼音
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
拼音缩写
bblyztx
解释
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。
出处
典出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七宋初宰相赵普,人言所读仅只《论语》而已。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。他说臣平生所知,诚不出此,昔以其半辅太祖(赵匡胤)定天下,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。”
例子
每决大事,启文观书,乃《论语》也,此时称小官以~。★元·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三折
成语中的汉字信息
1 半
2 部
bù
部
(形声。从邑,)声。从邑”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。本义古汉地名。约在今甘肃省天水、清水、秦安、两当、礼县、徽县一带)
同本义
部,天水狄部。--《说文》
古代军事编制单位,后泛指部队,军队
瑜为前部大督。--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
又如部阵(队伍);部校(部队;泛称武官);部将(部下的武官;军中偏将)
中央行政官署。有时也称一般衙署、地方行政官署
还部白府君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部费(向吏部行贿以便批准任职所用的钱);部尺(由工部
部 bù
①整体中的一份~分、内~。
②某些机关的名称或机关企业中按业务分的单位民政~、公关~。
③军队(连以上)等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司令~。
④指部队。
⑤量词。用于书籍、影片等一~小说、两~影片。
⑥姓。
【部队】 军队的通称。如导弹部队、野战部队、地方部队。#指团和团级以上的军队单位。
【部类】概括性较大的类。
【部落】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种组织形式。由同一血缘的两个以上的氏族或胞族组成,有较明确的地域、名称、方言、宗教信仰和习俗。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,是部族或民族
形成的前提。
【部门】组成整体的部分或单位企业~。
【部首】按照字形结构,取其相同部分作为查字依据,分部排列,其相同部分称部首。如'亻'部。
【部首检字法】汉字的形序排检法之一。按部首和笔画来编排和查检,先分析汉字结构中的偏旁,把偏旁相同的字归于一个部首之下,再按笔画来排列。
【部属】部下。
【部署】对任务等所做的安排或布置。
【部位】位置(多用于人的身体)敏感~。
【部下】军队中被领导的人。泛指下级。
部pǒu 1.小阜。 2.通"踣"。跌倒,仆倒。
3 论
lùn
论
《论语》的简称
论语
子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合为四书”,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。今本论语共计20篇,1.2万字
论
(形声。从言,仑声。本义评论,研究。引申为议论”)
议论, 分析和说明事理
论,议也。--《说文》
论理也,次也。--《论语序集解》
坐而论道。
论(論)lùn
⒈商讨,判断,研究讨~。议~。评~。争~。就事~事。
⒉主张,学说进化~。唯物~。
⒊文体名。论述事物的内容、意义,阐明道理~文。社~。实践~。
⒋衡量,评定~罪。
⒌按照~件计酬。~质核价。
论(論)lún〈古〉《论语》儒家经典书籍之一,主要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。
4 语
yǔ
语
(形声。从言,吾声。本义谈论;议论;辩论)
同本义
语,论也。--《说文》
于时语语。--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。传论难曰语。”
旦日,卒中往往语。--《史记》
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。--《论语·述而》
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又如语怪(谈论怪物);语冰(谈论冰);语议(言谈议论)
交谈,说话
语,言也。--《广雅》
语使能也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。注语,言也。”
又
既歌而语。
可与晤语。--《诗·陈风·东门之池》
笑
语yǔ
⒈说,谈寡言少~。自言自~。
⒉话,言论~言『~。外~。成~。
⒊代替说话的动作手~。旗~。
⒋简单的俗话或古句谚~。古~。~曰。
⒌虫、鸟的鸣声蝉~。鸟~。
语yù告诉莫~人。
语yù 1.告诉。 2.通"悟"。
5 治
zhì
治
(形声。从水,台声。①本义水名。②引申义治水;整治;修治)
同引申义
昔禹治洪水。--郦道元《水经注》
民治渠。--褚少孙《西门豹治邺》
遂治别院,使夫妇成礼。--《聊斋志异·小翠》
其后治装行,东入海求其师云。--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
又如治酒(置办酒食);治步(修整仪容,举止合乎法度);治任(整理行装);治行(治严。整理行装);治缮(修缮);治茸(修缮)
治理;管理;统治
治国无法则乱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或劳心,或劳力。劳心者
治zhì
⒈管理~理。~家。抓纲~国。
⒉处理,惩处、医疗、研究等~丧。处~。~罪。惩~。医~。~病。~学。~世之道。
⒊整理,修整~装。~山。~水。~淮。整~。
⒋太平,安定,跟"乱"相对国~。天下大~。
⒌消灭病虫害~虫。~蝗。
⒍〈古〉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县~。州~。府~。
⒎
⒏
⒐
治yí 1.古水名。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。上游即今山西﹑河北境内的桑干河。下游东流入渤海。参阅《汉书.地理志下》。
6 天
tiān
天〈名〉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(大),上面指出是人头,小篆变成一横。本义人的头顶)
同本义
天,颠也。…颠者,人之顶也。以为凡高之称。--《说文解字注》
又如天灵(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);天灵盖(头顶骨)
古代的墨刑。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
天,刑名。剠凿其额曰天。--《集韵》
《其人天且劓。--《易·睽卦》。虞注黥额为天。”
天空
天,至高无上。--《说文》
天,气也。--《论衡·谈天》
形天与帝至此争神,帝断其首。--《神话四则·形天》
天似穹庐。--《乐府诗集·杂
天tiān
⒈高空~空。满~星。
⒉高处,顶部~线。~窗。~桥。~头(书页上头的空白部分)。
⒊最,极~好,就这么办。
⒋指自然界,生成的~然。~灾。~险。~生的。人定胜~。
⒌气象~气。~冷。~晴。
⒍时间,一昼夜,一段时间一~。今~。白~。过几~。
⒎季节,时节秋~。冷~。三伏~。
⒏迷信者所谓的"神、佛、仙人或他们的住地"~神、~意、~堂等都是虚构的、没有的。归~(又指死亡)。
⒐
⒑
①世界上。
②江山。
⒒
⒓
⒔
⒕
⒖
⒗
①单纯直率,不虚伪,无做作。
②用一般的、简单的事物去推断特殊的、复杂的事物想得~真。
⒘
7 下
xià
下
(指事。据甲骨文,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,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。本义下面,位置在下)
同本义
下,底也。--《说文》
在南山之下。--《诗·召南·殷其靬》
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下声肆。--《周礼·典同》。注谓钟形下大。”
君臣上下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阴山下。--《乐府诗集·杂歌谣辞·敕勒歌》
放之山下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愬至城下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奔倚其下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又如下元(道教指水中或水府);下溜头(下流头。江河下
下xià
⒈位置在低处,跟"上"相对~部。~面的。在楼~。〈引〉
①时间、次序在后~午。~周。~页。~册。
②级别低的~级。谦词~情。在~。正中~怀。
③等级低,质量差~等品。这算~策。
⒉低,跟"高"相对,由高到低分个高~。~楼梯。~山坡。〈引〉
①投入,进入~矿井。~油锅。
②去,往~乡。~车间。~基层。
③结束,离开~课了。已~班。
④投送,颁布~挑战书。~命令。
⑤降落~小雨。~大雪。
⑥向下面的~达文件。~放权力。
⒊攻破,攻克攻~碉堡。已~数城。
⒋方面,方位两~商议。四~观望。
⒌让,退相持不~。
⒍减除,卸掉减~。除~。~妆。卸~货物。
⒎在名词后。
①〈表〉在里面水~。头发~。意~如何?
②〈表〉某个时节时~。而今眼目~。
⒏在动词后。
①〈表〉动作的趋向、继续停~来。说~去。
②〈表〉关系教导~。关怀~。哺育(之)~。
③〈表〉完成,结果准备~资料。打~了扎实的基础。
⒐作出~决心。~结论。
⒑用,使用~功夫。对症~药。
⒒处所,范围乡~。手~。
⒓动物产卵或产仔鸭~蛋。猪~崽了。
⒔少于不~五十人。
⒕量词。指动作的次数打三~。挥动几~。
⒖
①人或物的去处、着落有了~落。
②下降正在~落。
⒗
①江河的下游。
②旧时指卑下的地位或工作。
③卑鄙龌龊~流无耻。
⒘
①人的结局(多含贬义)贪官的~场--死刑。
②演员或运动员等退场。
③旧指到考场应考。
⒙
下jià 1.见"下借"。
关于成语大全工具

成语大全工具主要提供成语查询服务,输入要查询的成语,比如:成语"狐假虎威",点击查询,结果会显示该成语的拼音,解释,成语出处,汉字解释、成语汉字组词等信息。
截至目前,成语大全总共收录约30000条常用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