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胡痜尾
bá hú zhì wěi
拼音
bá hú zhì wěi
拼音缩写
bhzw
解释
比喻进退两难。
出处
《诗·豳风·狼跋》狼跋其胡,载痜其尾。”
例子
惟信古太过,而欲为曲突徙薪之谋,故与物多违而每致~之患。★宋·李纲《谢复观文殿大学士表》
成语中的汉字信息
1 跋
bá
跋
(形声。从足,犮声。本义草中行走,越山过岭)
同本义
文公躬擐甲胄,跋履山川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跋涉山川,蒙犯霜露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
大夫跋涉,我心则怃。--《诗·鄘风 ·载驰》
又如跋援(犹攀登);跋履(登山涉水)
扭转
跋马望君非一度,冷猿秋雁不胜悲╠严武《巴岭答杜二见忆》
又如跋马(勒紧马绳,使马回转)
踏,踩
又如跋浪(踏浪;破浪);跋足(踮起脚跟)
见跋扈”
跋
火炬,火把
通茇”。
跋 bá
①翻山越岭~山涉水。
②一般写在书籍、文章、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。多为评介、鉴定、解释或说明写作经过之类的文字~语、序、题。
【跋前痜(zhì)后】
【跋前踬后】比喻进退两难。跋踩;踏。痜跌倒。
【跋山涉水】翻过山岭,淌水过河。形容远足的艰辛。
跋bèi 1.行不正貌。
2 胡
hú
胡
(形声。从肉,古声。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)
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
胡,牛顄垂也。--《说文》。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。”
狼跋其胡。--《诗·豳风·狼跋》。传老狼有胡。”
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。--《汉书·郊祀志上》。师古曰胡,谓颈下垂肉也。”
又如胡髯朗(羊的别名→,颈下垂肉;髯,须);胡皱(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);胡袋(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,也称喉囊)
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
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
胡(鬳、衚)hú
⒈〈古〉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之统称~人。~服。泛指我国少数民族的或外国的~椒。~琴。~萝卜。
⒉乱,无理~说八道。~言乱语。~作非为(肆无忌惮的做坏事)。
⒊文言疑问代词。什么,怎样~为慕大鲸?~不归?
⒋〈古〉指兽颈下的垂肉。
⒌
⒍
4 尾
wěi
尾
(会意。从倒毛在尸后。尸,指人。象人长有尾巴。本义人或动物的尾巴)
同本义
尾,微也。--《说文》
履虎尾 ,未济,濡其尾。--《易·履》
又如虎尾;牛尾;尾大(比喻臣下势力强大);尾君子(指猴子)
末端,末尾
渤海之尾。--《列子·汤问
运于渤海之尾。
系于其尾。--《资治通鉴》
舟尾横卧一楫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又如首尾;无头无尾;尾末(末尾;尾宿之末);尾句(句尾);尾页(末页)
水流的下游
边际,边界
夫边境者,国之尾也。--《国语》
后部
尾wěi
⒈尾巴,脊椎动物躯干背面最后的一段,泛指低等动物身体末端的突出部分摇~。马~巴。~椎骨。蜻蜓~巴。
⒉末端~声。末~。机~。
⒊跟在后面~随。
⒋虫鱼鸟兽等交配交~。
⒌量词。指鱼三~鱼。
⒍星宿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
尾yǐ
⒈马尾巴上的长毛或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马~罗筛。三~儿(雌蟋蟀)。
关于成语大全工具

成语大全工具主要提供成语查询服务,输入要查询的成语,比如:成语"狐假虎威",点击查询,结果会显示该成语的拼音,解释,成语出处,汉字解释、成语汉字组词等信息。
截至目前,成语大全总共收录约30000条常用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