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流茅靡
bō liú máo mǐ
拼音
bō liú máo mǐ
拼音缩写
blmm
解释
随波逐流,随风而倒。比喻胸无定见,趋势而行。
出处
《明史·赵炳然传》世宗朝,璁、萼、言、嵩相继用事,六卿之长不得其职。大都波流茅靡,渓涊取容。”
例子
无
成语中的汉字信息
1 波
bō
波
(形声。从水,皮声。本义波浪,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)
同本义
波,水涌流也。--《说文》
规有摩而水有波。--《韩非子·八说》
起波涛。--《淮南子·人间》。注波者,涌起。”
河渭为之波荡。--张衡《西京赋》
扬素波而挥连珠兮。--《文选·王褒·洞箫赋》
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--苏轼《赤壁赋》
洪波涌起。--《乐府诗集·曹操·步出夏门行》
又如波磔(向右下捺的一笔叫磔,波浪形的叫波磔);波查(苦难;折磨);波平如镜(水面平静如镜);波臣为虐(指水灾);波骇(水波激烈动荡。引申为受到震撼);波峭(指岩石
2 流
liú
流〈动〉
(会意。本义水流动)
同本义
观其流泉。--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
顄淡滂流。--《文选·马融·长笛赋》
血流殷地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黄河流水。--《乐府诗集·林兰诗》
碧水东流自此回。--唐·李白《望天门山》
桃花流水鳜鱼肥。--唐·张志和《渔歌子》
又如流迸(涌流而出);流水行云(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);流冰(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);流泉(流动的泉水);引申为流动。如流丹(流动的红色;指流血);流脓搭水(流脓水)
顺水漂流
譬彼舟流,不知所届。--
流liú
⒈水或其它液体移动~水。~汗。~血。
⒉漂泊,移动不定~浪。~星。~沙。
⒊运转不停~年。~通。~转。空气对~。
⒋不知来路,没有目标~矢。~弹。
⒌传播,流传~言。~行。~毒。功~万世。
⒍流动的东西河~‘~。电~。川~不息。
⒎河流,流水或流经的地方主~。清~。下~(又〈喻〉卑鄙龌龊)。
⒏品类,等级三教九~。第一~。
⒐〈古〉一种刑法。充军,将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生活或服劳役~放。
⒑趋向于坏的方面这种会议简直是~于形式。
⒒
⒓
⒔
⒕
⒖
①原指无业游民,后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。
②施展下流手段、撒泼、无赖等恶劣行为耍~氓。
⒗
⒘
3 茅
máo
茅
(形声。从苃,矛声。本义草名。即白茅,俗称茅草)
同本义
茅,菅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菅之不滑泽有毛者,可缩酒;又以为藉。
藉用白茅。--《易·大过》
昼尔于茅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祭祀共萧茅。--《周礼·甸师》
白华菅兮,白茅束兮。--《诗·小雅·白华》
山径之蹊,间介然用之而成路;为间不用,则茅塞之矣。--《孟子·尽心下》
尔贡包茅不入。--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
卷我屋上三重茅。--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又如茅飞渡江;抱茅入竹;茅卜(古代卜法之一。琼茅是一种多年生的
茅、茆máo
⒈
⒉
4 靡
mí
靡
通湄”。水边,河岸
明月珠子,珃瓅江靡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
靡
浪费
而百姓靡于外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
国家靡敝。--《礼记·少仪》。疏谓财物糜散凋敝。”
不随俗靡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靡之者。--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又如奢靡;靡货(奢侈品);靡靡(华丽而堂皇);靡丽(奢华,美盛)
消失
喧杂杂鸟声多,静悄悄人事靡。--《西游记》
又如靡散(消灭);靡碎(散碎)
通糜”。烂
子胥靡。--《庄子·胠箧》
通摩”。切磋,研究
靡mǐ
⒈无,没有天生万物~不有死。
⒉倒下旗~。望风披~。
靡mí
⒈浪费,奢侈~费。奢~。侈~。
⒉细腻,华丽~颜。~丽。~衣。
靡má 1.古地名用字。
关于成语大全工具

成语大全工具主要提供成语查询服务,输入要查询的成语,比如:成语"狐假虎威",点击查询,结果会显示该成语的拼音,解释,成语出处,汉字解释、成语汉字组词等信息。
截至目前,成语大全总共收录约30000条常用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