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笔底春风 |
拼音 |
bǐ dǐ chūn fēng |
拼音缩写 |
bdcf |
解释 |
形容绘画、诗文生动,如春风来到笔下。 |
出处 |
元·黄溍《瑶池春宴图》诗西飞青雀几时还,贝阙琳宫缥缈间,笔底春风殊未老,蟠桃积核已如山。” |
例子 |
无 |
汉字 |
笔 |
笔的拼音 |
bǐ |
笔组词 |
掣笔郎
董笔
董狐笔
动笔
筹笔
筹笔驿
持笔
放笔
采笔
泚笔
|
笔的意思 |
笔
(会意。从竹,从聿。聿”),是笔”的本字,小篆象以手执笔。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,故从竹。简化字笔”,从竹从毛”会意,指旧时用的毛笔。此字最早见于北齐
隽修罗碑,是六朝时的俗字。也见于《集韵》。本义毛笔)
同本义
筽,秦谓之筽。从聿从竹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此秦制字。秦以竹为之,加竹。
史载笔,士载言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不能竟书而搁笔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毛笔;钢笔;圆珠笔;笔削(修改文章);笔帕之敬(雅洁的礼品);笔楮难穷(文字难以充分表达。楮纸的代称)
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
笔 bǐ
①写字画图的用具钢~、蜡~、粉~。
②(写字、画画、作文等的)笔法运~得当。
③用笔写出代~。
④笔画'二'字有两~。
⑤量词一~帐、一~好字。
【笔触】书画、文学作品等的笔法,格调锋利的~。
【笔调】文章风格~清新。
【笔端】写作、写字、绘画时的运笔以及所表现的意境奇光异景尽收~。
【笔法】写字、画画、作文的技巧或特色这篇小说的~很新颖。
【笔锋】
①笔尖。
②书画的笔势;文章的气势。
【笔供】用笔写出来的供词。与'口供'相对。
【笔画笔顺检字法】汉字字典查阅检索方法之一。要求根据笔画的多少和笔顺的先后来查检。
【笔记文】文体的一种。以随笔记录为主,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。
【笔力】写字、画画或做文章所表现出的功力~刚劲。
【笔路】
①笔法。
②写作的思路这篇文章~奇特。
【笔势】
①写字、画画用笔的风格。
②文章的气势。
【笔削】古时在竹简、木简上写字,要删改得用刀刮去,称'削'◇来用做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。笔记录。削删改。
【笔意】书画或诗文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意境。写字、绘画时运笔的精心构思以及所表现的风格、功力。也指诗文的意境。
【笔札】札是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,后来用笔札指纸笔,又转指写的文章。
【笔战】用文章来进行辩论,打官司,与'舌战'相对。
【笔者】某篇文章或某书的作者(多为作者的自称)。 |
汉字 |
底 |
底的拼音 |
dǐ |
底组词 |
彻底
撤根到底
本底
本底子
吊桶底
方底
功底
凡底
店底
垫底儿
|
底的意思 |
底
(形声。从广,氐声。本义止住;停滞)
同本义
底,止居也。--《说文》
勿使有壅蔽湫底。--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
又
底禄以德。
有所底止。--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
盟以底信。--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
戾久将底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又如底止(结局);底着(停滞;滞留);底遏(遏止);底滞(滞留)
隐藏
达到
引致
磨砺
底 dǐ
①物体的最下部分~层、鞋~。
②根基;基础;留作根据的~稿、根~。
③(年或月的)末尾年~。
④花纹图案的衬托面蓝~白花。
⑤达到终~于成(终于成功)。
⑥何什么~事。
⑦姓。
【底版】见【底片】
①。
【底本】
①留做底子的稿本。
②抄本或刊印本所根据的本子。
③校勘时作为依据的本子。
【底比斯】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时代的首都。位于尼罗河中游两岸,遗址在今埃及卢克索和卡尔纳克一带。是著名的阿蒙神庙所在地。前88年被毁。
【底边】平面几何图形与图纸下面一边平行的边。但在某些几何图形中底边则是固定的。如梯形的底边是其相平行的两边,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是与腰不等的一边。
【底定】稳定。
【底肥】见【基肥】。
【底面】立体几何图形与侧面相对而说的一面。如棱柱的面,圆台的面。
【底盘】
①汽车、拖拉机等的基本组成部分,包括驱动传动机构、行使机构和控制机构。
②电子仪器内安装基本零件的底板。
【底片】
①拍摄过的用来洗印照片的胶片。又叫底版。
②未经拍摄的胶片。
【底栖植物】生长在海洋、河湖底部或附着在水底物体上的植物。如海带及其他藻类植物等。
【底数】
①事情的原委;预定的计划、数字等心里有个~。
②〈数〉求一个数的若干次方时,这个数就是底数。如求an,a就是底数。
②〈数〉在对数logab中,a叫做底数。
【底特律】美国大湖区伊利湖与休伦湖之间圣克利尔湖西岸要港、第五大工商城市。位于底特律河口。世界著名的'汽车城'。
【底物磷酸化】〈生〉底物(代谢物)经氧化、脱水,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形成高能键,然后再转移给二磷酸腺苷,使其磷酸化生长三磷酸腺苷的过程。
【底细】(人或事物的)根源;内情。
【底薪】工资的基数;基本工资。
【底蕴】事物的详细情况。
底de 1.结构助词。犹的。 2.旧时语体文中专用以表示领属关系。 3.结构助词。犹地。
底zhǐ 1.引致;达到。 |
汉字 |
春 |
春的拼音 |
chūn |
春组词 |
放春
次春
古春
残春
常春木
初春
寸草春晖
打春
钉春盛
白雪阳春
|
春的意思 |
春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草(木),草木春时生长;中间是屯”字,似草木破土而出,土上臃肿部分,即刚破土的胚芽形,表示春季万木生长;屯”亦兼作声符。小篆字形,隶变以后,
除日”之外,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。本义春。四季的第一季)
同本义
春,推也。从苃屯,从日,苃春时生也。会意,屯亦声…今隶作春字,亦作苮。--《说文》
春为青阳,春为发生,春秋繁露。春者,天之和也。又春,喜气也,故生。--《尔雅·释天》
春者何,岁之始也。--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
为此春酒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--孟浩 |
汉字 |
风 |
风的拼音 |
fēnɡ |
风组词 |
晨风
鷐风
扯风
扯顺风旗
不关风
菄风
丢风撒脚
风殿
风调
风调雨顺
|
风的意思 |
风
(形声。从虫,凡声。风动虫生”故字从虫”。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;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)
同本义
飈,八风也。东方曰明庶风,东南曰清明风,南方曰景风,西南曰凉风,西方曰闾阖风,西北曰不周风,北方曰广莫风,东北曰融风。风动虫生,故虫八日而化。--《说文》
立春条风。--《易·通卦验》
东北条风。--《广雅·释天》
距日冬至四十五日,条风至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》
条风居东北维,主出万物条之。言条治万物而出之。--《史记·律书》
今日不鴓(飈)?--《殷虚文字甲编》
见事风生,无所回避。--《
风(飈) fēng
⒈流动着的空气,多是大致与地面平行东~。龙卷~。刮~下雨。~向。~速。〈引〉像风那样快或普遍流行的~靡一时。
⒉借风力吹干的~肉。
⒊消息闻~而动。
⒋表露在外的景象、品格、气概、才华、态度等~景。~格。~骨。作~。~华。~骚。
【风雅】风度文雅。
【风度】有一定特色的姿态和言谈举止。
【风采】(也写作"丰采")风度神采。
【风姿】(也写作"丰姿")风度姿态。
⒌没有确实根据的~闻。~言~语。
⒍习俗,流行的爱好或习惯~俗。世~。学~。移~易俗。勤俭成~。
⒎〈古〉称歌谣,民歌采~。国~。
⒏用于病名麻~。抽~。
⒐
【风险】风浪危险。〈喻〉事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险阻不怕担~险。
⒑
【风头】
①形势的发展或有关个人利害的情势看准~头行事。
②当众表现自己她爱出~头。
⒒
【风化】
①风俗教化莫伤~化。
②地质学上指岩石因长期遭受风吹、日晒、雨水冲刷等而分解崩溃。
③化学上指结晶体在空气中失掉结晶水,因而失去结晶形状的现象。
⒓
【风流】
①杰出的,业绩、才华出众的千古~流人物。
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~流倜傥。
③像风一样流失。〈喻〉原来常聚的人,现今分散各地~流云散。
④旧指士大夫所谓的风雅,也指乱搞男女关系~流罪过。
⒔〈古〉通 "讽"。劝告,讽刺。
风fèng 1.刮风;吹。 2.被风吹,受风。 3.引申为乘凉。 4.教育,感化。 5.显扬,表彰。
风fěng 1.劝谏;讽谏。 2.泛指劝说。 3.讽诵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