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法处势
bào fǎ chǔ shì
拼音
bào fǎ chǔ shì
拼音缩写
bfcs
解释
比喻把法和势结合起来,用势来保证法的推行。
出处
《韩非子·难势》抱法处势则治,背法去势则乱。”
例子
无
成语中的汉字信息
1 抱
bào
抱
(形声。从手,包声。本义用手臂围住)
同本义
公然抱茅入竹去。--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遂相与一抱而别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犹抱薪救火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又如抱石(怀石。指投水而死);抱嫁(苏州风俗。女子出嫁时由阿舅抱上花轿);抱冰(比喻刻苦自励)
捧着
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。--《韩非子·和氏》
又如抱璞(春秋楚人卞和发现一块玉璞,献给楚灰王、武王,两次都被认为是顽石,并刖去双足◇楚文王即位,卞和又抱璞哭于荆山之下,文王命人剖璞
抱 bào
①用手臂围住妈妈~着孩子。
②初次得到(儿子或孙子)恭喜你~孙子了。
③领养(孩子)~养。
④结合在一起~成团。
⑤心里存着(想法、意见)怀~远大理想。
⑥量词一~草。
⑦孵(卵成雏)鸡~窝。
【抱残守缺】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。形容思想守旧,不求改进。
【抱负】远大的志向有~。
【抱憾】心中存有遗憾。
【抱恨终天】悔恨一辈子。常指因亲人去世而一辈子都感到悲痛。
【抱愧】心里有愧。
【抱屈】因受委屈而心里不舒畅。
【抱头鼠窜】抱着脑袋像老鼠一样逃窜。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。
【抱薪救火】抱着柴草去灭火。比喻方法不对,虽然有心消灭祸害,反而使祸害扩大。薪柴禾。
【抱怨】因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;埋怨。
抱pāo 1.抛弃;抛掷。
2 法
fǎ
法
(会意。从水”,表示法律、法度公平如水;从廳”,即解廳,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,据说,它能辨别曲直,在审理案件时,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。基本义刑法;法律;法度)
同基本义
灋,刑也。平之如水。从水,廳所以触不直者去之,从去,会意。--《说文》
利用刑人,以正法也。--《易·蒙》
惟作五虐之刑曰法。--《书·吕刑》
法者,刑罚也。所以禁强暴也。--《盐铁论·诏圣》
杀戮禁诛谓之法。--《管子·心术》
礼者禁于将然之前,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。--《大戴礼记》
失期
法 fǎ
⒈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,颁布后强制执行的规则~令。~律。宪~。民~。刑~。犯~∠~。
⒉规律~则。
⒊处理事物的手段方~。办~儿。乘~。疗~。想个~子。
⒋标准,仿效,可仿效的~帖。~书。效~。便国不必~古。
⒌佛教的教义佛~。
⒍封建迷信的骗人把戏~术。作~。
⒎
【法宝】
①佛教用语。指佛说法,也指僧尼的衣钵、锡杖等。
②宗教或神魔、童话小说中所谓的法力、宝物等。〈喻〉特别有效的思想、事物、方法等统一战线、武装斗争、党的建设,是中国革命的三大~宝。
⒏
【法院】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。
⒐
【法家】
①对书法家、画家的尊称。
②春秋战国时期主张"法治"的一个学派,以商鞅、韩非等为代表。
3 处
chǔ
处〈动〉
(会意。从口,从文,或从处,虍声。处”即處”的古字,于六书为会意。金文加声旁虍”变成了形声字。本义中止;停止)
同本义
刬,止也。得几而止。--《说文》
君子之道,或出或处。--《易·系辞上》
处者处。--《礼记·射义》。注犹留也。”
譬之如牛马处暑之既至。--《国语·楚语》。注止也。”
日月不恒处,人生忽若离。--三国 魏·曹植《浮萍篇》
居住;生活
莫敢遑处。--《诗·召南·殷其靬》
占右穴居而野处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淖约若处子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。释文在室女也。
处 chǔ
①居住穴居野~。
②与别人一起生活;交往他这个人很好~。
③存在;居我们国家正~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。
④处置;办理~分、~理。又见chù。
【处方】医生给病人开的药方。包括开方日期、病人姓名、年龄、性别、药名、数量、剂型、用法、用量等。
【处决】指执行死刑。
【处女】
①未婚女子。又叫处子。
②比喻第一次的~作(一个作者的第一部作品)。
【处女膜】女性阴道口周围的一层薄膜,有不规则的小孔。经性交或受到外伤后破裂。
【处士】古时称有德才,但不愿做官而隐居的人◇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。
【处心积虑】千方百计地盘算(多含贬义)。处心存心。
【处之泰然】像平常一样对待,好像没事一样。指对待困难或意外情况沉着镇静。也指对某些应当在意的事毫不在意。泰然不以为意、若无其事的样子。又作泰然处之。
【处子】见【处女】
①。
处 chù
①地方~所。
②机关或机关中的一个部门人事~、保卫~。又见chǔ。
处(處、刬)chǔ
⒈居住久~农村。
⒉存,置~在。~于。~心积虑。设身~地。
⒊交往,同在一起和睦相~。
⒋安排,解决,办理~置。~理。~之泰然。
⒌罚,惩办~分。~决。惩~。判~。
⒍
⒎
⒏
处(處、刬)chù
⒈地方,位置~所。全国各~。〈引〉点,部分好~。坏~。益~。短~。
⒉机关单位或其中的部门政工~。卫生~。教务~。
4 势
shì
势
(形声。从力,埶声。本义权力;权势)
同本义
富者得势益彰,失势则客无所之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序》
有势家朱丹其门,闻瑞至,黝之。--《明史·海瑞传》
又如势家(有权势的豪家大族);失势(失去权势);权势(权柄和势力);势子(趋炎附势的人);势利(权势和利益);势任(掌握权势的重要职位);势利场(争权夺利的地方)
力量;威力
夫六国与秦皆诸侯,其势弱于秦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如此则荆吴之势强,鼎足之形成矣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声势(声威和气势);势耀(势力
势(勢)shì
⒈力量,权力,威力~力。有权有~。人多~众。
⒉力量的趋向~头。趋~。来~凶猛。
⒊自然界的情况、样子地~。山~。
⒋政治、军事、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时~。局~。大~所趋。~均力敌。~在必行。
⒌姿态,动作姿~。手~。装腔作~。
⒍男人或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去~。割其~。
关于成语大全工具

成语大全工具主要提供成语查询服务,输入要查询的成语,比如:成语"狐假虎威",点击查询,结果会显示该成语的拼音,解释,成语出处,汉字解释、成语汉字组词等信息。
截至目前,成语大全总共收录约30000条常用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