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华之怨
bái huá zhī yuàn
拼音
bái huá zhī yuàn
拼音缩写
bhzy
解释
指女子失宠之哀怨。
出处
《诗·小雅·白华》序白华,周人刺幽后也。幽王取申女以为后,故下国化之,以妾为妻,以孽代宗,而王弗能治。”
例子
贱者咸得秩进,各得厥职,以广继嗣之统,息~。★《汉书·谷永传》
成语中的汉字信息
1 白
2 华
huá
华
华丽;光彩美丽
金银华美之服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华堂之上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华衣乘马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又如华扁(华丽的匾额);华彩(华美;光彩);华服(华丽的服装);华舆(华美的车辆或轿子);华筵(华美的筵席);华观(华丽的观阙,即宫门前的望楼);华毂(华丽的车)
豪华
况我大魏天王,个为华侈。--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》
称美之词。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
华(萢)huā〈古〉同"花"桃~。
华(萢)huá
⒈中华民族或中国的简称~夏。~裔。~侨。~南。驻~使馆。
⒉美丽~丽。〈引〉精美精~。物~天宝。
⒊文才才~清英。
⒋光彩~服。光~。〈引〉显贵,显耀荣~富贵。
⒌奢侈浮~。
⒍兴旺繁~。
⒎光阴韶~(青年时代)。
⒏敬词~诞(生日)。~函(书信)。
⒐
华(萢)huà
⒈姓~佗(汉代名医)。
⒉华山,又称"太华山",五岳中的西岳,在陕西省~山天下险。智取~山。
华kuā 1.见"华离"
3 之
zhī
之
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同本义
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
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之zhī
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4 怨
yuàn
怨
(形声。从心,夗声。本义怨恨;仇恨)
同本义
怨,恚也。--《说文》
曰怨乎。--《论语》。皇疏恨也。”
施行得理,谓之德。反德为怨。--《贾子道术》
不怨人取之。--《淮南子·说山》
天子甚怨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人怨恶其君。--清·黄宗羲《原君》
怨颇兴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怨愤所积。--孙文《序》
又如怨怅(怨畅。怨恨);怨谤(怨恨诽谤);怨恶(怨恨憎恶);怨艾(悔恨自己的错误);怨詈(怨恨并咒骂);恩怨(恩惠和仇恨);宿怨(旧有的怨恨);怨痛(怨恨哀痛)
责怪;
怨yuàn
⒈不满,责备~言。莫~他。劳而不~。~天者无识。
⒉仇恨~恨。恩~分明。
⒊
怨yùn 1.蕴藏,蓄积。
关于成语大全工具

成语大全工具主要提供成语查询服务,输入要查询的成语,比如:成语"狐假虎威",点击查询,结果会显示该成语的拼音,解释,成语出处,汉字解释、成语汉字组词等信息。
截至目前,成语大全总共收录约30000条常用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