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圭之玷
bái guī zhī diàn
拼音
bái guī zhī diàn
拼音缩写
bgzd
解释
白玉圭上的一个斑点。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,只是有些小缺点。
出处
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;斯言之玷,不可为也。”
例子
也不过~,并非晚节不终。★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》
成语中的汉字信息
1 白
2 圭
ɡuī
圭
(会意。从重土”。本义古玉器名。长条形,上端作三角形,下端正方。中国古代贵族朝聘、祭祀、丧葬时以为礼器。依其大小,以别尊卑。又作珪)
同本义
瑞贽珪者兑上。--《白虎通》
孰为珪璋。--《庄子·马蹄》。李注锐上方下曰珪。”
以青圭礼东方。--《周礼·大宗伯》。注圭锐象春物初生。”
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。--《左传·哀公十四年》。注守邑符信。”
圭币(帛)俎豆(均为祭器)。--《汉书·郊祀志
圭guī
⒈〈古〉用作凭信的玉,上圆(或尖头形)下方。帝王、诸侯在举行朝会、祭祀的典礼时拿这种玉器。
⒉〈古〉测日影的器具土~测景(景日影)。
⒊
⒋〈古〉容量单位。一升的十万分之一。
3 之
zhī
之
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同本义
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
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之zhī
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关于成语大全工具

成语大全工具主要提供成语查询服务,输入要查询的成语,比如:成语"狐假虎威",点击查询,结果会显示该成语的拼音,解释,成语出处,汉字解释、成语汉字组词等信息。
截至目前,成语大全总共收录约30000条常用的成语。